配件:置物盒:沉水馬達:光板:小水管:發泡鍊石
維基百科
魚菜共生,又稱養耕共生,是指把魚的糞便和水中的雜質分解過濾,主取氨(尿素)成份供應給魚缸上的蔬菜,同時蔬菜的根系把魚缸內的水淨化供給魚使用,結合水產養殖(Aquaculture)與水耕栽培(Hydroponics)的互利共生生態系統,故又名「養耕共生」或「複合式耕養」。]在一個魚菜共生系統中,來自一個水產養殖系統的水被輸送到水栽系統,其中副產物是由硝化細菌分解成硝酸鹽和亞硝酸鹽,它們由植物利用作為營養物。水然後再循環回到水產養殖系統。
在魚池(缸)中,可以養殖吳郭魚、錦鯉或寶石鱸等魚種。池子的水帶有魚的排泄物,含有氮、氨等成分,若直接排到河川、土壤,會造成環境的負擔;不過,若拿這些廢水來種菜,反而提供蔬菜養分,而且蔬菜淨化水質後又可以導回魚池再利用。這一套平衡系統,能避免水質惡化,且形成魚幫菜、菜幫魚的良性循環。
活的系統組件
一個魚菜共生系統依賴於不同的活的組件才能夠成功。三個主要的活的組件是植物,魚(或其他水生生物)和細菌。有些系統還包括像蠕蟲額外的活的組件。
植物
許多植物都適合魚菜共生系統,但有些植物必須依賴水生生物放養密度。因為水生生物排泄物的濃度,影響經由細菌提供給植物根部營養素成分多寡。
綠色葉菜類蔬菜低到中等的營養需求很好地適應魚菜共生系統,包括中國白菜、生菜、紫蘇、菠菜、韭菜。
其他植物,如西紅柿、黃瓜、辣椒,有較高的營養需求,僅在魚放養密度高的魚菜共生系統中生長上才良好
魚(或其他水生生物)
淡水魚是使用魚菜共生最常見的水生生物,但也有使用淡水小龍蝦和蝦。[11]
鹹水魚,稱為鹹水魚菜共生。